1、周一,上证指数报3098.64点,上涨1.13%,成交额5172.34亿。深证成指报10233.15点,上涨1.01%,成交额6094.15亿。创业板指报2060.04点,上涨0.96%,成交额2834.71亿。总体上个股涨多跌少,两市超3400只个股上涨。两市炸板个股超80只,炸板率超70%。两市成交额11266.49亿。较上个交易日放量3603亿。盘面上,证券、环保、房地产、养殖等板块涨幅居前,CPO、信创、次新股、算力等板块跌幅居前。北向资金全天净卖出82.4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卖出42.83亿元,深股通净卖出39.65亿元。
2、周一,恒生指数涨0.97%,报18130.74点。恒生科技指数跌涨1.69%,报4127.54点。国企指数涨1.15%,报6246.22点。电子竞技、专科医院、双重主要上市中概股、中资券商、内险股、虚拟现实、汽车热管理等板块走高,小鹏汽车涨超10%,东方甄选涨超5%;建筑材料、饮料、媒体、K12教育、智能物流等板块走低。南向资金净买入41.02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25.42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15.60亿港元。
3、截至8月28日,北交所上市公司216家,当日无新增。总市值2460.38亿元,成交金额14.53亿元。
4、两市融资余额:截至8月25日,上交所融资余额报7742.48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44.84亿元;深交所融资余额报6950.01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52.41亿元;两市合计14692.49亿元,较前一交易日减少97.25亿元。
5、中证报:证券交易印花税减半征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等政策密集出台,彰显了监管部门落实“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任务的决心。政策面,一揽子措施,成熟一批,推出一批;市场面,A股估值已处历史低位,高股息率、低估值的绩优公司越来越多,市场吸引力逐步增强。
6、国海证券:本次提振资本市场实质性举措落地,政策底再度夯实。重点关注券商、中特估及AI三条主线。券商系活跃资本市场最为受益的领域;TMT在于全球新的技术突破,特别是AI技术;中特估后续催化仍然较多,包括国企改革方案发布、第三届一带一路峰会等。
7、华泰证券:年初至今市场增量资金面偏弱,需求侧压力顺序,再融资>大股东减持>IPO>印花税,而政策出台正对应解决需求侧压力,有助于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测算政策组合拳下相当于引入年化增量资金约7500亿元。
8、中金公司:降低印花税对于短期市场情绪提振明显、券商板块表现尤甚;关注此次政策组合拳的长期积极影响。当前券商板块估值及持仓仍处低位,资本市场政策功能具备顺周期属性,若市场情绪修复,板块或表现出更大的业绩及估值弹性。
9、央广网:证监会一日之内批复了37只基金产品,包括10只中证2000ETF、7只信创主题ETF和20只浮动费率基金。此情形,极为罕见。在多重底部逐渐确定的当下,流动性传导和信心重建是当务之急,多只创新型基金火速入市有望起到驰援市场的作用。
10、桥水中国:虽然近一段时间北上资金连续流出,但考虑到一揽子风险资产,对中国资产依然较为乐观,对股票或债券等也持有看多观点。没有看空中国股票,在国内没有,在海外也没有。
11、比亚迪: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601.24亿元,同比增长72.72%;净利润109.54亿元,同比增长204.68%。8月,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
12、太平洋: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7.49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约2.10亿元,同比扭亏。固定收益类投资利用多年积累的投研能力,兼顾风险收益的平衡与流动性需求,保持了较好的盈利能力。
13、TCL中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348.98 亿元,同比增长 10.09%;净利润45.4亿元,同比增长55.5%。先进产能持续释放,G12和N型战略产品供给占比提升,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成本较市场优势显著。
14、歌尔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51.73亿元,同比增长3.6%;净利润4.22亿元,同比下降79.71%。
15、口子窖:上半年,实现营收29.12亿元,同比增长26.79%;净利润8.48亿元,同比增长14.64%。主要系本期高档产品销售收入增加所致。
16、伊利股份: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659.82亿元,同比增长4.38%;净利润约63.05亿元,同比增长2.81%。冷饮业务同比增长 25.54%,增速远超行业水平,稳居市场第一。
17、光明乳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41.39亿元,同比下降1.88%;净利润约3.38亿元,同比增长20.07%。成立供应链优化项目小组,聚焦供应链降本增效、优化提升工作。工厂仓网系统优化、物流数字化等项目稳步推进,有效赋能提高全产业链运行效率。
18、绝味食品: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7亿元,同比增长10.91%;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145.55%。近年来利用遍布全国的数字化网络及收银终端,数据部门分析消费行为和客户画像,采购和运营部门针对分析数据制定策略,有效降低了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
19、兴齐眼药: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85亿元,同比增长14.14%;净利润8775.46万元,同比下滑27.25%。
20、以岭药业: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7.91亿元,同比增长21.99%;净利润16.06亿元,同比增长53.16%。在研发和注册申报等诸多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实现了公司经营业绩的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