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海兴电力(603556、超预期、业绩增长):业绩超预期,国内和海外电表市场需求向好
晶澳科技(002459、业绩增长):三季度组件单瓦盈利提升显著
东方电缆(603606、龙头、业绩增长):东方迎风起,线缆如潮至
方盛制药(603998、黑马、业绩增长):战略聚焦中药创新,“338”产品矩阵使公司快速增长
可立克(002782、龙头、业绩增长、业绩改善):新能源行业需求强劲,并购海光电子强强联合
1、海兴电力:业绩超预期,国内和海外电表市场需求向好
2022年前三季度,海外市场需求有所恢复,国内市场需求也呈现增长态势,公司国内、海外营业收入同比均有较大增长。毛利率水平恢复主要受到国内智能配用电产品标准升级的影响。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本期汇兑收益同比增加。同时公司近年来持续修炼内功,管理经营效率持续提升,前三季度费用率比去年同期降低12.21个百分点,利润率水平大幅提升。
国内电表迎更换周期,2021年国南网电表招标6300万只较上一轮峰值9400万只增长空间仍很大。此外新表和IR46物联网表的产品升级也使得电表步入量价利齐升阶段,头部企业有望凭借技术、服务等综合优势逐步提升市场份额。
相比于欧美发达地区以及国内电表市场偏存量市场的状态,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有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旺盛的电表采购和升级需求,公司长期耕耘这些空间巨大的增量市场,凭借优秀的技术和服务实力提供较高价值溢价的有本地化特色的用电侧综合解决方案,长期海外优秀经营业绩证明了公司全球化经营能力,成为国内用电侧设备。凭借成熟和海外渠道、丰富的客户资源和全面的技术实力,公司积极探索向配电、新能源等领域拓展。我国电网设备、新能源领域技术全球领先,公司有望成为这些领域我国先进的技术、产品向全球输出的舞台。
2、晶澳科技:三季度组件单瓦盈利提升显著
公司发布2022年三季报,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89.00%至493.24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50.66%至32.90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0.93%至32.41亿元。2022年三季度公司收入同比增长110.55%至208.55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64.97%至15.87亿元。
Q3组件单瓦盈利环比显著提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加大经营管理力度,单季度组件出货达到11.43GW(Q1、Q2分别为6.83GW、8.84GW),环比提升显著。前三季度公司海外出货占比为64%,分销比例为37%,较2021年全年均有提升(2021年海外出货占比67%,分销占比35%)。三季度公司组件单瓦净利约为0.15元,多方面因素影响公司组件单瓦盈利环比Q2提升:1)上半年欧洲铺货在三季度加速确认;2)三季度电池环节新产能放量;3);出口美国销量增长较多;4)经营管理得当,汇率有较为积极的影响。
拟发行可转债,继续扩张一体化并推进N型产能。公司拟公开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不超过100亿元,用于“包头晶澳(三期)20GW拉晶、切片项目”、曲靖“年产10GW高效电池和5GW高效组件项目”、扬州“年产10GW高效率太阳能电池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预计公司本次可转债将进一步提升自身一体化规模及N型电池产能规模,进一步加强公司长期竞争力。
3、东方电缆:东方迎风起,线缆如潮至
公司是电线电缆龙头企业,业绩表现亮眼。公司业务覆盖海缆、陆缆、海洋工程三大系统,集海底电缆和陆地电缆的研发制造、安装运维为一体,填补多项线缆行业技术空白。受益于海上风电和电网的高速发展,2022年H1公司营收为38.59亿元,同比增长13.96%,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11.89亿元,同比增长33.98%。
公司海缆业务受海上风电高景气带动,技术优势作用下,业绩有望持续增高。2021年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21.11GW,同比增长208.03%,据GEWC预测,预计2026年全球海上风电将新增装机31.4GW。我国方面,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为16.90GW,同比增长339.53%,2021年中国海上风电新增装机量约占全球海上风电新增装机总量的80%,大力推动海上风电发展。公司提供包括脐带缆、动态缆、超高压海陆缆、智能配网等工程在内的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在电线电缆招标愈发趋向于总包的趋势下,公司可提供的EPC总包等系统服务优势凸显。2022年公司接连中标国家级项目,竞争优势显著。客户方面,公司与多家大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具有稳定优质的客户资源。
海上风电三大发展趋势下,公司高压柔性直流海缆业务有望受提振。目前,海上风电正向深远海化、单机大容量化和平价化演变。其中,深远海化因传输距离长、海缆敷设环境复杂,需要柔性直流海缆替代交流海缆;单机大容量化对海缆电压等级提出更高要求;高压直流海缆可减少海缆敷设回路和变流站数量,加快海风平价化进程。预计未来我国海上风电平均离岸距离有望超100km,2022年我国10MW以上单机容量风电机组已批量形成,预计到2028年我国海上风电平均LCOE可降至409RMB/MWh。随海上风电三大趋势来临,公司生产的高压柔性直流海缆需求有望高增。
4、方盛制药:战略聚焦中药创新,“338”产品矩阵使公司快速增长
公司聚焦中药创新,产品矩阵优异、剥离非主业资产促使公司实现高速增长。公司优秀的“338”产品矩阵,布局儿科、骨伤科、呼吸科、妇科等。战略布局中药创新主业,收购滕王阁药业等丰富产品矩阵;另一方面逐步剥离亏损医疗服务等非核心业务。年内小儿荆杏止咳颗粒创新药谈判有望续约,玄七健骨片创新药谈判,小儿荆杏止咳颗粒等产品有望进入新基药。剥离非主业资产导致2023年表观增速慢,我们预计2023年中医药工业收入增长20%以上,2024年核心产品进入医保谈判及基药后有望35%以上增长;未来三年扣非归母利润复合增速超45%增长,成为中药板块稀缺标的。
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医药创新传承发展,药审中心及医保局等支持其发展,中成药需求持续增长。2020年4月、2021年12月国家药监局、医保局分别发布《中药注册管理专门规定(征求意见稿)》、《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支持创新中药审批及医保支付。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21年中药创新药审批制度改革初显成效,2019-2021年获批的17款创新中药,方盛制药占2款。中成药在2018版基药目录中的占比提升至39.12%,较2009版提升6pct,各级医院基本药物使用金额、使用频度占比均有所上升。中成药作为基药目录的重要成分,有望借此加速放量。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15.67亿元,同比增长22.54%,其中,销售过亿的产品包括藤黄健骨片、血塞通分散片,依折麦布销售收入近亿元;2022年H1,强力枇杷膏半年销售额已超过2021年全年销售额,创新中药小儿荆杏止咳颗粒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超过800%,增长势头强劲。
打造“338”大品种,销售收入有望突破50亿。公司通过对政策影响和行业变化趋势进行研判,进一步聚焦专业品类领域,战略提出打造单品“338工程”的产品集群目标。“338工程”即5-10年内,助力打造3个10亿元大产品、3个5亿元大产品和8个超亿元产品,按照该口径计算,5-10年后,仅大品种的销售额可达到53亿,较2021年15.67亿元的收入体量有较大提升。公司挖掘市场潜能,调校营销方式,已逐步建立起从产品开发、上市以及上市后市场营销的系统方法,后续有望借助基药、医保及集采政策,加快产品上量速度实现快速增长。
5、可立克:新能源行业需求强劲,并购海光电子强强联合
聚焦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客户拓展并行发力。据我们测算,汽车电子、光伏储能、充电桩领域磁性元件市场规模至2025年将分别有望达到400、100、60亿元,21-25年市场规模CAGR为30%、22%、19%。公司发力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有望带动业绩持续增长。1)技术研发:公司研发项目聚焦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与客户合作研发进展顺利。2)产能扩张:贴近大客户所在地设立生产基地,积极募资扩充新能源领域磁性元件产能。3)客户拓展:新能源领域客户拓展顺利,成功积累了大众、比亚迪、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车领域,阳光、锦浪、上能电器等光伏领域,盛弘、英飞源等充电桩领域的头部客户资源。
与海光电子强强联合,产品结构&客户协同效应凸显。22Q3公司实现直接持有国内磁性元件厂商海光电子64.25%股权,并取得海光电子控制权,未来公司有望与海光电子实现多方面协同,进一步巩固磁性元件国内龙头地位。1)产品结构协同:海光电子下游覆盖新能源、高端工业、通信多领域,并购完成后,公司将巩固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强势地位,同时实现在通信领域的进一步延伸。2)客户协同:公司海外市场和客户资源优势显著,出口销售比例超过50%,主要客户包括TTI、台达电子、群光电能、纬创、SolarEdge等,海光电子销售集中在国内市场,下游客户包括华为、阳光电源、锦浪科技、比亚迪、威迈斯、工业富联、特来电等知名企业。3)改善融资:海光电子长期产能紧缺,原因为其股东投入、融资能力有限,可立克完成收购后有望改善其融资能力。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内容仅供学习交流,切勿作为实盘交易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