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两会公布重要数据,超预期了吗?
昨儿说实话,大盘还是挺强的,因为隔壁的港股恒生科技开盘就暴跌了快3个点,而咱这边的上证居然到下午收盘还是红的。
至于为啥会红,为啥会走独立行情,一张图就能说明问题。
没错,沉寂已久的国家队又出手了,放巨量强拉沪深300。看来两会期间,上面是不太想让指数难看。
不过,指数涨归涨,赚钱效应是非常弱的,两市只有不到1000只股票是红的,剩下4000多只全是绿的。尤其是此前一直非常强势的光模块,国产芯片这些东西,盘中也出现跳水。我之前和大家说过,当人工智能熄火,而其他板块没有接力,那市场情绪就会降温。
当然了,根据昨儿的行情就说人工智能已经熄火也属于为时尚早,因为这个板块里,目前最具旗帜性的两只票——高新发展+福蓉科技,股价仍封在涨停板上。
这里我顺便说下,之所以这俩兄弟能成为本轮人工智能炒作里的龙头,是因为他们身上反应的是AI最新的催化。
上周末,戴尔的业绩大超预期,股价一天大涨30个点,原因是AI服务器卖爆了。所以折射到A股,自然也会炒AI服务器,A股的AI服务器,市场共识度最高的华为的昇腾系列,据说现在供不应求,产能非常紧张。而帮华为组装和经销服务器的,主要就是华鲲振宇这家公司,高新发展持有华鲲振宇70%股份,所以就有人直接把华为昇腾和高新发展划上等号。其实这属于纯瞎扯,干组装和经销的活儿,能有多高的门槛,能有多高的利润?机构看都不看的票,不过也正因为机构不爱,所以筹码干净成了游资的炒作对象。
另外一只,福蓉科技,则是三星的供应商。同样也是上周末,三星发布了首款AI手机S24,发布会现场连苹果的CEO库克都专程跑过去看了。
我也看了宣传视频,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同声翻译,也就是咱们打电话给一个外国人,我说中文,三星手机可以实时把我的中文翻译成英文告诉对方,然后对方回复我英文,三星手机也会翻译成中文,再告诉我。就类似于你带一个高级翻译在身边的感觉。这个功能我感觉非常好用,我之前去国外旅游,习惯住民宿,每次打电话给老外确认民宿地址的时候,因为有些老外有口音,其实主要也是我听力差,所以双方沟通会有点吃力。如果有了这个翻译助手,那还是非常非常方便的。当然,这款手机还有别的AI功能,大家感兴趣自己去搜搜三星的手机测评视频看看。看新闻,现在这款S24卖的很火,所以供货三星的福蓉也成了游资爱票。但其实这家公司也就是给三星提供中框材料的,也并不是啥特别高端的东西。
总之,虽然这两的基本面不算优秀,但短期可以先看这两个票的持续性,他们反映了板块的热度。当然,我的观点一直还是那个,人工智能的上游算力环节,涨到今天,还是止盈一部分为妙。
说回行情,前面说了,昨儿港股和我们背道而驰,人家全天都是一片哀鸿遍野。原因大概率和两会有关。
两会的大家重点就关注三个数据,一个是2024年GDP目标增速,一个是目标赤字率,一个是地方专项债规模。
这仨,基本决定了中央对今年经济的定调,是大搞特搞,还是稳扎稳打。
来简单看下:
GDP目标,预期5%,实际5%
赤字率,预期3%以上,实际3%
专项债,预期4万亿,实际3.9万亿
整体看下来,就是非常非常的平平无奇,中规中矩,没啥超预期的地方,个别目标还略低于预期,这可能是港股调整的原因。
当然,话也不能说死,因为这次会议上还公布了两个数据,大家争议比较大。
一个是,CPI目标3%。
一个是,从今年开始连续发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先发1万亿
首先,CPI,虽说这几年对CPI的目标一直是3%,但是由于去年中国经历了超预期“通缩”,也就是物价下跌,消费降级。去年全年的CPI只增长了0.2%,而且如果从GDP平减指数的角度看,去年物价比CPI呈现出的结果更糟糕,是下降0.6%。这也导致大家认为,今年定CPI目标的时候,可能不会定太高,因为消费降级的趋势没那么容易打破。
但是今年的CPI目标依旧是3%,这不是简单就能实现的。要想让物价上涨,那除了放水,就是刺激需求了。放水在去年已经被证明是无效的,因为去年M2(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一直是8%左右的较高增长,但物价照样不行,说白了就是放的水都堆在银行,没流向实体,所以物价起不来。
所以,现在看唯一能让物价起来的办法还是刺激需求(可能还是需要靠财政发力,但具体怎么发力我现在暂时没想到)。且看后面如何刺激需求吧,要真能实现3%的CPI,那可以说是大超预期了。
前面说的GDP增速,一般指的是实际GDP增速,也就是剔除通胀后的GDP增长,你可以理解为“量”的增长是5%。现在要求CPI增长3%,那就是“价”要增长3%。量增5%,价增3%,这样算,名义GDP(考虑物价后的GDP)增长就要达到8%了,这个增速不低了。
所以,虽说从GDP角度,预期和实际没啥差别,但是CPI的目标算是比较超预期。这也是为啥猪肉股昨儿开始异动的原因,毕竟CPI里面,食品的占比还是比较大的。从这一点看,对于消费股,短期可能会有资金去博弈这个CPI目标超预期带来的弹性。
再说下这个超长期特别国债。先名词解释一波啥是特别国债,到底特别在哪儿。既然要说“特别国债”,那就干脆把“一般国债”也一起说了。
特别国债和一般国债,最主要的区别是以下三点:
1、特别国债,不增加政府的财政赤字,但是一般国债是纳入财政赤字的。前面不是提到赤字率那个目标嘛。也就是说,特别国债无论你发行多少,都不影响赤字率。但是一般国债发行多了,赤字率就会上升。
2、特别国债,审批流程比较快,特别国债不用经过全国人大审议,直接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就可以;但是一般国债是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的。全国人大就是每年3月份召开的两会,每年就召开一次,过了这个时间就没机会了。但是全国人大常委会每两个月就召开一次,实在着急还能临时召开,时间非常灵活。
3、特别国债的用途卡的比较严,一定要专款专用才行。比如你是因为疫情发的,那就只能用于疫情防控,不能拿这个钱去造房子铺路。但是一般国债的用途比较灵活,没有规定一定要用于哪个方向。
所以,看上去,特别国债最特别的一点,就是专款专用。这次官方的定调是“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听起来其实你还是不知道具体是投向哪里,但总归是对积极的财政政策多了一些期待。
最后谈谈我的看法,说实话,整个两会的目标看下来,唯一一个超我预期的,还是CPI,反正CPI要真能实现3%的增长,那经济算是企稳了。而且,市场风格大概率是要从现在的炒题材,切换到一些核心资产上的。所以,这个位置,我更建议关注目前在底部的,和衣食住行相关的龙头票,主要是茅指数的相关公司。
至于那个特别国债,说实话,我觉得没那么超预期。这么说吧,发行特别国债,不算啥,是一个偏随机的东西。但是赤字率突破3%,那才是真正的超预期。3%的赤字率红线,中国守了那么多年,一旦突破,代表的含义可比这些特别国债意义重大的多,这是财政政策从过去的“克制”向“宽松”的大转变,可能是一种偏长期的思路变化。
当然,从这一次的两会目标上看,还是严守3%的红线,这样看,对于财政政策,还是偏“克制”,这恐怕也是市场认为低于预期的原因。
风险提示:本内容仅供投资参考,不作为投资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负,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