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节后的市场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缺乏主线。虽然说现在底部的板块一抓一大把,但是似乎没有哪个板块能引发市场的持续追捧。
比如成长逻辑最顺的人工智能,美股的英伟达最近股价已经创出了历史新高,但是A股中和AI相关的股票,无论是偏硬件的芯片,光模块,先进封装;还是偏软件的AI+办公,AI+游戏,数据要素等等,基本都是普跌。这种中美走势的差异只能归结于资金原因,也就是咱们这边的公募基金在赎回或者是调仓。
当然了,对于人工智能板块我还是看好的,之前在课上和大家说过,去年(2023年)人工智能是大模型的逻辑,今年(2024年)则是应用测的逻辑。
还是那句话,牛皮再好,也要做成包包才有人买。去年就是炒“牛皮”,今年如果能有一款“爆款”的包包(应用端,诸如机器人,MR,智能驾驶,其他软件)出现,那人工智能的行情应该不亚于去年。现在,就是耐心等待“爆款”包包的出现。
除了人工智能,中美医药板块的走势也是截然相反。创新药,是对美联储降息非常敏感的板块之一,因为创新药要研发新药,需要耗费大量资金,这些资金自然需要借款,借款就要看借款利率。2022年开始,美联储进入了疯狂加息周期,加息周期下,显然就打击了创新药企业的借款积极性,所以过去两年对医药行业来说,属于下行周期。而今年不管是3月降息还是6月降息,反正美联储今年总归是要降息的,这就意味着医药行业进入了向上的拐点。
这个逻辑非常简单,市场也非常认可,因为美股的LABU(生物技术行业三倍做多)从底部起来已经翻了一倍。但问题是大A实在太弱,面对如此确定性高的反转,股价依旧不给力。
总体来说,人工智能(包括半导体)+医药,是目前从基本面上逻辑最通顺的两个行业。但是很明显,节后这两个板块的表现并不理想。相反,新能源,还有一些“消费降级”的景区旅游倒是有一定的反弹。这充分说明了近期市场偏博弈,不太看中基本面,而是更在乎筹码结构。
说白了,越是那些基本面有瑕疵的行业,越是大家都不看好的行业,就越是在反弹。正是因为这些行业没人看好,筹码结构更“健康”,所以资金拉动比较容易。但正因为这些行业目前的长期逻辑都有不确定性的瑕疵,所以大概率是反弹而非反转,大家如果要参与要注意节奏,及时落袋为安。
至于什么时候市场会回归基本面,我觉得快了。2月过完年后,A就就即将进入财报季了,财报季期间,市场的关注点会回归到业绩。比如最近发了年报预告的中微公司,还有北方华创,业绩都不错,看看能不能带动其他半导体,TMT公司股价起来。医药板块也是一样,从港股药明生物12月订单超预期上看,A股的CXO公司也可以期待期待去年四季度以及今年一季度的业绩。
最后的最后,再聊下昨天的盘面。因为两天没有更文,所以先把对市场的思考放在前面,现在才是正式的盘前必读。。前面写太多,这里稍微短点。
昨儿这个深V,我在主题掘金课上就说了,大概率就是神秘资金(国家队)开始干活了。盘后看了一下果然是,有四只沪深300ETF成交量明显放大,这些拉大盘股的肯定是国家队无疑。
但问题是,这届”国家队“有点神出鬼没,让人摸不清他的”底线“在哪里。
比如10月那会,汇金公司下场买ETF;11月,新华保险和中国人寿成立私募也说要抄底A股;12月,又有中国国新公告买央企ETF。各路”国家队“的确是不少,但是指数反而从3000点跌到2900。。说白了,其实原因就是国家队的”做多“动能也并不强,基本上就是当天拉拉指数,第二天就”消失不见“了,这多少是有点打击市场积极性的。
之前和大家说过的,当前A股要出现大的反转,除非发生两件事件。第一个事情就是目前经济的最大”症结“,也就是房地产问题得到妥善的处理,这需要出台超预期的刺激政策,去化解当前的房地产库存。这一点12月央行发了一笔3500万的PSL贷款,后续需要观察会不会持续发。另一件事情就是估值跌到足够便宜。这两件事情,我相信只要满足其中的一条,A股就有大机会。
从去年到现在,其实很多板块的估值都跌掉非常多,泡沫已经挤出去了很多,但你要说跌到”极其“便宜,其实也并没有,因为一旦要跌到极其便宜,大概率是需要有一些特殊事件的催化,让大家交出带血的筹码。比如,基金大规模赎回,雪球产品集体敲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