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前观点
对A股短期来看,市场热度不错,一季报表现优秀的医药股、中特估、人工智能等板块轮动表现,对于A股维持独立走势形成了积极影响。指数方面,继续观察沪指再3300-3380区域的阻力,下方则观察3300-3330区域的支撑。
热点前瞻:1、TMT:市场核心主线;2、中特估:银行、中字头为主,逢低关注。
导读
1.百度取得AI制药领域重大突破
2.科研人员研发成功模仿人体触感电子皮肤
3.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本月举行
4.美股集体收跌 银行股走低
5.11部门联合加强医美监管工作
6.元宇宙数字人赋能中小企业
7.机构看好中药板块估值扩张
百度取得AI制药领域重大突破
据报道,日前,百度生物计算领域取得一项重要突破——一项名为LinearDesign的研究成果登上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杂志,这是中国科技企业首次以第一完成单位的身份发表论文于《Nature》正刊。LinearDesign是一个mRNA序列优化算法,它开创性地将AI技术与生物领域疫苗研发相结合,运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lattice parsing”技术,对mRNA疫苗序列进行优化,来提升疫苗稳定性和有效性。
点评:中泰证券指出,AI制药行业经历了算法迭代、算力提升及海量实验数据的堆砌,随着AIDD、AlphaFold2及ChatGPT等创新产品的出现,行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的成长初期。据量子位智库预测,鉴于目前绝大多数临床阶段管线处于临床一期,2023-2024年将出现跨越“死亡之谷”的临床管线,进一步证明AI技术对新药研发产业的颠覆性。2026年,预估将会出现首个上市的AI驱动药物。
相关公司:泓博医药、成都先导、睿智医药、皓元医药
科研人员研发成功模仿人体触感电子皮肤
据报道,英国爱丁堡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研发出一款可以模仿人体触感的电子皮肤。这款电子皮肤由包括硅在内的多种材料制成,研究人员利用液态金属制成微通道,这些微通道能将来自不同电极传感器的反应传导给一个处理器。处理器则控制电子皮肤的信号收集,然后再对其进行编码,并提取与身体运动有关的有用信息传输给计算机。此外,这种“电子皮肤”还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来获得3D感知和运动信息。
点评:这款电子皮肤可以帮助机器人像人类和动物一样,具备一定程度的身体自我意识,让人与机器人之间实现更加安全和逼真的互动效果。这一科研突破并开辟了一系列“软机器人运动控制方法”,未来或将应用于医疗保健等诸多潜在领域,有助于人类未来在机器人手术、人工智能和假肢等技术上取得进展。
相关公司:汉威科技、弘信电子、北矿科技、万讯自控
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本月举行
据媒体报道,5月,中国将举办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旨在“讨论发展中国-中亚关系的宏伟计划”,以构建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深挖中国-中亚国家合作潜力。
点评:首届“中国+中亚五国”元首峰会恰逢“一带一路”十周年,预计此次元首峰会将促进各国领导人深入交流,推动已制定的发展战略、互通互联机制进一步加快落地实施。此次元首外交有望深化政府间合作,推动更多标志性项目加速落地,贸易往来也将对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预计将促进沿线国家基建需求释放。能源、化工、冶金等领域合作投资有望加速,进一步拓展海外专业工程需求。
相关公司:新疆交建、陕西建工、青松建化、上海港湾
11部门联合加强医美监管工作
5月4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美容行业监管工作的指导意见》,将统筹监管规范和促进发展,充分考虑医疗美容行业规律特点在推进优化行业准入条件、提升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服务、强化信息公开和信用约束等多个方面作出规定。
点评:业内人士表示,《指导意见》将有效推动医疗美容行业常态化、综合性监管,有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集中的医疗美容行业突出问题,形成以有效监管促进有序发展的良好态势,为持续激发医疗美容行业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医疗美容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制度支撑。海通证券汪立亭表示,目前我国医美渗透率较低,渗透提升带来的内生成长性为底层动力,自然条件下市场疫后有望恢复更快增长。
相关公司:华东医药、朗姿股份、拉芳家化、爱美客
元宇宙数字人赋能中小企业
据报道,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元宇宙产业委决定在全国开展“元宇宙数字人赋能中小企业全国行动”。“行动”将建设数字人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促进企业数字化升级、创新。
点评:通过数字人技术赋能中小企业,为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升级的平台,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协助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和模式创新,推动中小企业适应数字化经济的趋势,为全国广大中小企业的数字转型、创新和变革带来积极影响。
相关公司:蓝色光标、汤姆猫、恒信东方、芒果超媒
机构看好中药板块估值扩张
开源证券认为,在行业政策的推动下,居民对中药的消费意愿提升,中药需求端将不断得到改善,利好企业业绩增长。随着行业边际改善,2023年中药行业上市公司的业绩有望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在政策支持与业绩共振之下,中药行业配置价值凸显,看好中药板块以及中药主题基金的长期表现。对于中药行业,工银瑞信基金经理赵蓓也认为中药行业基本面确定性较高,基药目录调整等行业利好政策即将落地,中药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 beta 性机会持续,相关公司仍然具有较好的估值性价比。
点评:今年一季度,中药板块的整体业绩表现十分亮眼,中药ETF基金经理过蓓蓓表示,中证中药指数一季度整体净利润增幅超过 56%,增幅创史上最高,板块整体业绩非常强势。其中,以岭药业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148.29%;东阿阿胶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00.86%;云南白药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66.02%;同仁堂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0.85%。
相关公司: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康缘药业、昆药集团